(资料图)
扬子晚报网4月5日讯(通讯员 于欣言 魏嘉欣 记者 郑幼明)4月4日,南京“街镇治理效能研究博士工作站”一行8人,赴江北新区顶山街道,实地调研和考察了便民服务中心、顶山社工站以及“云上顶山”全域指挥中心等场所,几位专家学者还与街道领导与相关科室办负责人座谈。
会上,顶山街道负责人表示,顶山街道基层治理理念不断升级、形式不断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双区叠加”的区位既是优势机遇,更是挑战要求,基层治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向上、理论与实践轮番碰撞的过程。顶山街道治理底蕴厚实,南苑社区“民议汇”治理品牌已有10余年之久,街道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太阳花”残疾人互助项目的传统品牌依然响亮;五社联动新成果、残疾人回归社会就业新探索、S+创益厅项目新模式以及小区多元参与的“民益论坛”的新品牌,无不体现了顶山街道在基层治理创新探索路上的努力和智慧。
同时,顶山街道负责人也坦承,街道治理改革创新存在现实与预期的落差、服务力量和区域特点的落差、人员复杂带来诉求多元与街道治理水平的落差这三个“痛点”,并由此提出了“融治理”的概念,从党建融合、机制融合、服务融合、力量融合、智慧融合、资源融合六个方面创新街道治理模式,不断提升街道治理效能。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街镇治理效能研究博士工作站”负责人任克强认为,顶山街道注重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基层治理的最新决策部署和指示要求,在“红荷•头雁”强基工程、“融治理”创新、“云上顶山”全域指挥中心建设、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公安派出所综合服务“物理整合”、五社联动、社工站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硬件设施好,软件机制强,为民服务佳,形成了诸多创新品牌。
建议进一步聚焦推动街道在“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上下功夫,在“治理枢纽”功能定位上做文章,发挥治理枢纽链接多方资源的优势,释放整体品牌效应,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王泗通表示,顶山街道在治理条线、端点上全面发力,可以作为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典型案例。街道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为根本目标,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基层服务新格局。同时,街道重视本土社会组织培育,使得社会组织长期辅助街道社区治理成为可能。街道智慧治理也十分有特色,“云上顶山”实现一网掌全街,探索“线上”治理新路径。但他同时也提出,街道要持续在智慧赋能治理的广度、深度、实度上不断探索,实现更多新成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孙秋芬认为,顶山街道不论是社会组织、网格化管理还是智慧化建设都非常有特点,已经把融合性治理这样的一个概念展示出来,超越了很多现有的理论。另外,街道在资源下沉阶段非常重视如何去收集居民的意见,重视精细化的治理,利用技术加上组织架构的调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问题。
校对 盛媛媛
关键词: